在福建省“生态立省”的战略指导下,我队审时度势,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、履行公益性地质职能作为新的历史使命和政治担当。2014年来,将目光锁定在地质自然资源调查、服务乡村振兴、矿山生态、地灾防治等重点领域,承担了区域地质调查、矿产地质远景调查、农业地质调查等项目,在质量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:武夷山、仙游、漳平农业地质报告均获“优秀”,永定、连城农业地质项目设计、终验、报告均获“优秀”;三元区农业地质项目设计获“优秀”;大湖厝矿调野外验收获“优秀”,为我队首个矿调项目野外验收获评“优秀”……
精于工,匠于心。近年来,我队通过“项目管理年”、“质量提升年”、“提质增效落实年”等富有成效的管理活动,狠抓地质项目质量工作,成功打造出一个个精品项目、标杆工程。
主动求变,大胆突破
2014年,传统的地质勘查市场急剧萎缩,市场竞争日益激烈,项目承揽难度加大。面对如何紧跟转型步伐,拓展广义地质新领域,提高项目中标率等问题,我队抓住了最核心的要素,就是要敢于突破传统地质,从“零”起步。
2015年3月,我队地矿院承接了首个基础性地质项目——漳州市幅、程溪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,也是我队踏出转型的第一步。面对新项目时间紧、任务重、没经验、资料少等问题,地矿院技术员都有点无从下手。但是他们快速调整,组建了四个技术攻关小组,进行多轮次的学习培训、经验交流、专家授课、专家检查和现场指导,同时购进无人机、更新笔记本电脑、更换老旧GPS、安装最新版本专业软件等,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,该区调工作顺利推进。2017年9月,由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组成的专家组对该项目在应用“火山构造-岩性岩相—火山地层”填图方法方面取得了较多地质成果,在RS和CIS应用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给予了充分肯定。该项目为福建省煤田地质局首个区调项目,目前在我局也仅有我队可承担。
“首战告捷”后,我队开展基础性地质工作的信心更足了。2016年,我队地矿院首次承担了福建长汀地质矿产地质远景调查。拿到此项目并不易,地矿院院长栾经辉说:当初立项时,省里专家认为长汀地区成矿条件差,找矿意义不大,没必要立项。为了证明有立项意义,该院组成了5人项目组,雷明亮为组长。从水系采样、物化探扫面、矿产检查、报告编制、数据库建设等所有环节,组员全程做到亲力亲为,积累第一手经验,为我队后续矿调工作奠定了基础。2018年,该项目初步划分出3个成矿远景区,提交大元坝钨、鸳鸯村金多金属矿2处A级找矿靶区。
与此同时,农业地质项目也取得重大突破。2017年,我队组织开展武夷山、漳平和仙游农业地质调查项目,完成野外采样工作,都顺利通过了终验和报告评审。尤其武夷山项目终验评分92分,报告评为93分,为福建省最高分,得到了省厅的高度肯定。还开展了厅科研项目《武夷山市茶产地生态地质背景与岩茶品质关系评价》,填补了武夷岩茶品质与生态地质背景关系研究的空白,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十八届优质专业地质报告二等奖。
良心地质工作的品质和质量的保证为我队带来了多个项目。2017年以来,先后承接了池园、大湖厝、浒州等矿调、福建1∶5万安海镇、大嶝岛幅区域地质调查以及永定、连城、三元区农业地质项目。
全程管控,精益求精
浒州村位于福建南浦溪畔,依山傍水而立,境内大部分为山区丘陵,属于武夷山山脉。2019年7月中旬,正值炎炎烈日、骄阳似火。笔者跟车来到此地,有幸目睹浒州项目组开展矿产资源远景调查的工作场景。
一到项目部,就看到一张张贴在墙上的工作图、一台台整齐的电脑、一袋袋写着编号的土壤样品、一盒盒装着项目资料的文件夹井然有序,这就是该项目工作严谨的一个缩影。项目部组长李雪平说:项目从水系采样、物探磁法、化验检测到土样采样、电法磁法、化验检测,再到填图、槽探、化验验证、综合分析、验收成果等每个环节,一环扣一环,每一道工序都要互相配合,保证工期,每一种勘查手段都要有质量保证,每一次化验检测都需提供准确的数据,才可以最终形成精准可靠的成果。
在打造精品项目、淬炼项目品牌上,队总工办以更大的决心、更强的力度、更有效地举措抓好项目质量工作,制定和完善三级质量管理制度,执行三体系认证。对矿调项目的质量检测非常严谨,且有详细的规范要求。在进行1:1万土壤测量时,就要基线检查、测网检查、采样点位检查、采样记录检查、样品加工质量检查、样品测试检查,每个检查分为野外、室内,又进一步划分至采样小组的日常自检、小组之间互检、项目组质检、院级抽查、队级抽查。就是这样的看似苛刻的质量检测和要求,保证了各类原始资料准确可靠,质量符合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,所获成果真实的反映了地质特征。
为确保水系沉积物测量和化验检测的高质量,物探院、化验测试中心也相应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制度。物探院在每一级质量检查中均形成书面材料,完整记录质量管理的全过程。化验测试中心按照规范要求在样品加工、检测过程的控制、分析方法的配套、检出限的选择、原始记录、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做了严格的质量监控工作。
攻坚克难,笃行致远
我队转型在福建局系统内算是起步最晚的队伍,却能够后来者居上,就是有一支特别能战斗、特别能吃苦的高素质专业队伍。高质量、高标准、高精准的地质工作背后又是一个个项目组、一个个年轻小伙子日复一日付出的艰辛汗水。
笔者曾经多次描述过地质队员野外的艰辛,每一次亲眼见证他们的不易,都会有深切的感受。浒州矿调项目工期为2年,要完成1:1万地质测量8km²、1: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456km²、1:5万高精度磁法测量456km²、1:1万高精度磁法测量4km²、1:10000土壤测量25.80km²、槽探540m3以及各类岩矿测试总计8389件等工作量,压力着实不小。可是这组由7人、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的年轻人组成的队伍,用行动践行着“三光荣”、“四特别”精神,迎难而上。浒州勘查区域属于武夷山山脉,未被开发过,山高林密陡峭,山坡达到45斜度,且无路可走,每一次野外作业都要徒手开路。每次上山都要花4个小时左右,因此组员一出工就是一整天,带上干粮,从晨曦到日暮。在野外被土蜂蛰、被兽夹夹、被毒虫咬、遇到毒蛇野猪这都是常事,在37-38度高温下作业,衣服经常是湿了干、干了湿。组员周阳第一次布设不合理,为了解决问题,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,他跑了很多趟,反复验证,直到合理布设。
野外环境恶劣,工作强度大,如何既保证工期进度,又能缓解组员们的压力,以苦为乐。在长汀矿调项目组,组长雷明亮想了个好点子,在组内开展采样比赛,谁采样最好谁当天就可以点菜。技术员林锋杰被其他组员称为“采样小能手”,因为他最多一次一天采到21个样品,而且还要背着这个约80多斤的样品跋山涉水。位于闽西北的长汀冬天也是下雪的,所有河水都结冰了,并不适合开展采水系样,但是考虑工期进程,大家就硬着头皮干。有着39年野外工作经历的老技术员唐来发说,大家都是把冰块拨开,冒着严寒伸到冻水里去采样、记录、拍照、标记,结束后全身都是湿透了。
说到我队的农业地质项目,大家都会称赞,因为我队的农业地质项目是全省承担最多、专家认可度最高,也都会提到第一个介入农业地质项目的领头人李雪平。为了做好武夷山项目,从小不爱喝茶的李雪平硬着头皮去品尝茶叶的香气、汤色、回甘、品种等。2017年在岩茶村赛茶会上,他喝茶喝到醉,想吐吐不出来、想睡睡不着。他还创新工作方法,对取样卡片增加了一项取样点四周环境的描述,获得专家组的一致好评。
既然选择了远方,便只顾风雨兼程。我队的地质人能坚守一辈子的初心,靠的就是这种无畏无惧、不计得失的信念。这样的坚守、专注,淬炼出良心地质的高品质,心中的“小我”成全了为大队转型“快速提档”付出全部心力的“大我”。